10月30日下午,由福州大学图书馆主办的首期“非遗大师劳作课”在福大・大梦智慧学习空间隆重举行。本期劳作课以“盏韵千年,匠心传承”为主题,特邀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黄美金、黄文勇两位建盏艺术大师现场授课。参与活动的有教务处于岩处长、宣传部包玉兰副部长、教务处张弘副处长、图书馆安结副馆长等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校内广大师生和来自美国、德国、巴西、泰国、缅甸、马来西亚等近三十位各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与外籍教师。师生们在“可读、可触、可感”的沉浸式体验中,完成了一场非遗文化与现代大学劳动教育的生动融合。
福州大学教务处于岩处长与黄美金大师交流建盏文化
福州大学图书馆 林林馆长致辞
福州大学图书馆林林馆长表示,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化育人重要阵地,始终自觉肩负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为进一步巩固拓展我校文明创建成果,不断深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营造文明有序的校园环境,图书馆将非遗传承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通过“听、看、做、读”四位一体沉浸式的模式,引导师生在指尖实践中了解、喜爱、传播并传承非遗文化,形成“感知—理解—实践—内化”的育人闭环。
课堂上,黄美金大师以四十余年坚守建盏技艺的亲身经历,动情讲述“金油滴”建盏从复原到创新的攻坚历程,诠释“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精神;黄文勇大师则结合实物展品,深入浅出地讲解建盏的历史源流、工艺体系与美学价值,引导师生领略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文化底蕴与智慧结晶。
在体验环节,学生们在大师与助教的指导下,亲手揉泥、拉坯、修形,体验从泥土到成器的完整工艺流程。同学们纷纷表示,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传授,更是一场文化的浸润与劳动的锤炼,在指尖实践中深化了对劳动价值与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
黄美金大师亲自指导德国留学生伊莎贝尔拉制建盏坯胎
黄美金大师观摩学子制作坯胎
教务处副处长张弘制作建盏坯胎
宣传部包玉兰老师制作建盏坯胎
学生们与各位大师们认真学习
学生们与各位大师们认真学习
场上最小的小朋友正在认真制作建盏胚胎
本次活动有效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福州大学海外学子群体中的传播。一位留学生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建盏坯体感慨:“我要把今天的体验和作品照片分享给亲朋好友,做中华文化的传播者。”
巴西留学生李龙和裴俊安
作为福州大学图书馆推动“五育融合”、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期“非遗大师劳作课”不仅搭建起学生与非遗大师零距离交流的平台,更在劳动实践中融合德育淬炼与美育涵养,实现以劳育德、以劳育美的育人成效。
黄文勇大师亲自指导师生拉制建盏坯胎
福州大学图书馆将持续推出“非遗大师手作课”系列课程,进一步拓展非遗进校园的广度与深度,着力构建具有福大特色的文化育人体系,让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滋养时代新人的活水源泉,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注入持久文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