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福州大学嘉锡讲坛上线“阅读中国·当代八闽学人”专题策划,得到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好评。本期我们走进国家一级作家,冰心研究会、冰心文学馆创始人王炳根馆长家中的书房,开启一趟不寻常的文学探索之旅,王老师是全国研究冰心文学的前沿学者,编著有大量相关书籍,2020年7月CCTV-10科教频道读书栏目播放的:王炳根:《爱是一切——冰心传》节目,一经播出得到热切反响,体现了冰心文学研究的广泛读者群体。
挑选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我们一行三人驱车来到王老师位于福州市郊绿洲家园小区里的独立住宅。步行至典雅的庭院门房前,我晃动了几声门铃,师母来开的门,她面带微笑缓缓而来,转身让我看她身后,我们惊奇的发现一排小鸡仔跟着老母鸡一起整齐有序的跟随在她身后前来迎接我们。这个情景至今留存在我的脑海中,画面代表了王老师的生活态度,他称自己为“根舍闲人”,在庭院里如农夫般莳花弄草,但他却一刻也没闲着。充满诗意的宜居环境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哲思。走进王老师的家门,迎面的熟悉感,想起是在3年前也是差不多的季节,我们邀请过他参加福州大学嘉锡讲坛,我跟周晓声老师一起来过,当时也是房中的这两只咪咪来迎接我们,今次房中又新增了许多的小动物,师母带我们看了她家正在孵蛋的那只大母鸡,一脸兴奋自豪,这种情绪感染力极强,我也沉醉到了田园般的生活当中去,差点就忘记了正经事。
接下来的时间,开启我们今天的采访议程。我们请王老师为我们介绍他的藏书,他的藏书分布覆盖整栋屋子,从阁楼开始我们参观了他收藏的各类刊物以及一些工具书,辞典等等等,在最顶层的阁楼有序的堆叠。其中大量的《福建文学》,我们想到了他曾短暂担任过《福建文学》副主编。阁楼里满满当当的藏书只是冰山一角,他带我们下半层到了书房,经过长廊,墙上挂着一排照片,我以为是国家地理杂志的风景照,细问之下原来是王老师自己的摄影作品。其中有一张他抓拍的富士山景让人印象深刻,高耸的富士山被云半遮着,构图十分精彩,可见他摄影的专业水准。走廊尽头这个书房看起来宽敞明亮还带一个很大的阳台,装饰偏北欧风,主要藏书内容是当代文学以及一些古典名著,看到一整套的鲁迅作品,看到巴金,看到了丰子恺,看到了郁达夫,闽籍作家的作品也很多,譬如蔡其矫、郭风、孙绍振诸位大师的作品。在书房左侧的陈列柜里摆满了王老师自己的著作以及研究冰心文学的一些参考书目。
在这一路的介绍当中,我们感觉到他话语中的幽默中常常带有一种冷静的观察与独立的思考,这就是学者的魅力,一两句话都能让我们产生遐思,所以我们一路上各种提问,老师都耐心解答。
王炳根老师担任过共四届茅盾文学奖评委。他最为人知的身份是冰心研究会会长,冰心文学馆馆长。关于阅读,他有独到见解,他认为大学生阅读的范围可以广泛,他特别支持同学们去读一读《三体》,他认为作为科幻小说,《三体》并没有弱化人文元素在其中的分量。相反,它从最初与到最后一直在表现的,都是人性与思维。在现实与文学两个维度中,都达到了大成功。而从《三体》中,有许多概念设定得以被传播、被读者熟知——譬如“黑暗森林”。最难得可贵的是,这些设定在脱离小说的现实生活中,一样具有意义。采访过这么多名师,这还是第一次听到老师推荐学生读科幻作品的,我们对王老师的阅读历程越发的感兴趣起来。
爱看书是他的标签,在他的履历当中部队入伍的这段经历可以说是浓墨重彩,他认为这段经历成就了他的文学之路。在部队时期,他因爱看书爱读书,文学积累下的文化特长,很快被选为报道骨干,参加团政治处的培训。在培训中,他的文采崭露头角,他写的《学党章体会》等三篇稿子,被福州军区《前线报》采用,报社的处长还给团政治处打电话,“那个叫王炳根的人文章写的不错,采用率那么高,以后你们团要像他那样写稿。” 从此,《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牛虻》《暴风骤雨》等都是在部队时期因为工作之便大量阅读,在这里,他第一次读到那本《小橘灯》,第一次走近冰心的文学世界。再到后来,因为偶然的契机,王老师得到可以以工农兵学员的身份到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的机会,接受全日制四年的大学教育。他的文学之路开始起步,并且越走越好、越走越远。王老师说,对他文学道路影响最大的就是去南京大学学习。南大求学的经历让他终身难忘,他言谈中无不透露着对母校的感恩。大学毕业后,他回到福州军区文化部,开始了对军事文学的评论与研究。那时,他的评论文章开始有了影响。他评论的作家作品包括像朱苏进、李存葆、刘兆林等,都是比较有分量的。也就是在部队期间,他代表军队两次参加茅盾文学奖的初评、参加中篇小说的终评等。1985年,他出版了人生第一本评论集——《特性与魅力》,也是军事文学的第一本评论集。1986年,福州军区和南京军区合并。王老师决定转业,到省文联办的新锐刊物《当代文艺探索》当副主编。独到的文学评论让他在文坛渐渐拥有自己一席之地。在理论刊物停刊后,他到《福建文学》任副主编,此后,他开始从当代文学研究转向冰心研究及现代文学的研究,事业从此迎来更大的辉煌。
纵观王老师的文学创作历程,道路无疑是漫长的,他曾经比作是“四年本科、三年读研、三年读博、十年的博士后”,并非一般人所能承受。但投入到文字世界中的那种快乐也是无与伦比的,当你沿着作家的生活道路,走进了一个世纪的文学界、学术界、思想界与政界,感觉就像和其间的人物生活在一起,并且为他们的文学创造、学术追求而兴奋,为他们的落难与苦难而心酸,为他们的良知与正义而感动,为他们的认真、执着、精致、诙谐的生活情调而感叹。我想,这大概就是阅读的魅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