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有着自己的信仰,为了理想信念在努力甚至献身。这样的人中箭不疼,刮骨也能谈笑风生,他们活出了一个英雄史诗的时代。因此《三国演义》称得上一个伟大的中国文学作品,是14世纪最伟大的长篇小说。”4月19日晚,著名作家、福建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孙绍振教授做客福州大学嘉锡讲坛第482期讲座,趣解《三国演义与人生》,这同时也是福州大学图书馆“4·23世界读书日”的首个活动,吸引了逾300名学子现场听讲,全场爆满,座无虚席。
讲座上,孙绍振教授以鲁迅对《三国演义》的评价为切入点,做了细致分析。80多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精彩地讲述了书中草船借箭的场景,深刻剖析了诸葛亮的多智、周瑜的多妒、曹操的多疑。小说看似是军事斗争,其实是人物之间的心理斗智,故事情节就是在“多妒、多智、多疑”的良性循环中展开。“多智被多妒逼,多妒就更多妒,多疑更多疑,因此多智更多智。”孙教授如此总结三者的关系而导致性格的变化,引来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谈及刘备,孙教授打趣道:“曹操他多疑自信,甚至到自恋,唯一缺点就是不姓刘,而刘备懂得韬光养晦,他的虚伪是很有水平的。”孙绍振教授举数例,深入浅出、诙谐幽默不时引发现场同学的掌声认同,现场氛围轻松愉快。
随后的互动环节中,现场同学积极提问,不少其他高校的同学亦慕名前来,有同学直言“为听孙教授讲座,饿着肚子都来。”机械学院2017级的李辛腾同学还沉浸在讲座的氛围中:“有关《三国演义》的讲座以前有听过,但觉得孙老师讲得最好,很有趣,接地气,收获到很多。”
本场交流是福州大学图书馆“4.23世界读书日的首场,孙绍振教授表示,把课外活动和文化氛围结合起来,通过听讲座与交流将活动立体化,很有意义。
(张雪茹 吴佳丽)
人物名片:
孙绍振教授于北大中文系毕业,曾赴德国、美国、香港等大学讲学、进修、研究。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写作协会名誉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