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1月20日上午,由福州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四所高校15名汉族、苗族、藏族、侗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蒙古族、佤族等民族师生共同组成的“八闽寻迹,文化传情”寒假实践队在福州大学图书馆馆长、刘敏榕工作室负责人刘敏榕,中央民族大学严庆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陈立鹏教授,福建农林大学陈志元教授等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前往闽侯县竹岐乡天台村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调研交流。闽侯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小迓,竹岐乡党委书记李必伟,以及部分乡委、村委干部与畲族村民代表共同参与。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上,双方就“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主题展开热烈探讨与交流。刘敏榕老师提出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各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增强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知,为高校青年学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指引和方向。人民大学陈立鹏教授认为畲族文化是闽东文化中璀璨的明珠,希望在天台村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究基地与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地调研和实训。闽侯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小迓提议开展校地结对共建,希望能借用高校各民族师生的学科专业知识与技术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
校地双方举行“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民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
会后,双方举行“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民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授牌仪式。通过此次授牌,双方后续将立足民族地区和民族乡村实际情况,充分发挥高校的学科和专业优势加强合作,积极推动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助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当日下午,实践队一行对天台村畲族的风土人情、文化艺术、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以及迁徙变化、姓氏源流等方面情况进行调研。并在调研结束后前往当地果园帮忙采摘,与村民一同分享丰收之乐。
据悉,“八闽寻迹,文化传情”是福州大学刘敏榕工作室组建的首支寒假社会实践队,也是首次以跨院校多民族师生共建的模式呈现。这种模式对于加强不同区域各民族青少年学生的交往交流交融具有积极意义。(文/张敏 吾尔格力 阿丽耶·阿卜杜克热木 图/张敏 吾尔格力 吴庭州 审稿/刘敏榕)
合影留念